Gate七月透明度报告发布:稳健实现多维增长
🔹衍生品交易量达 7,400 亿美元,市占率攀升至 11%,创年度新高🔹Launchpad、Launchpool 全面爆发,超额认购率高达 7325.60%,高峰 APR 超 4500%🔹Gate Alpha在7月份上线了超过400个代币,空投数量及奖励持续刷新纪录🔹储备金总规模达 105.04 亿美元,$GT 累计销毁超 1.8 亿枚
Gate 将继续以强劲增长拓展全球生态布局,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更安全、高效、充满活力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
完整报告详见: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650
U卡困境与稳定币支付:Web3资产消费的过渡与未来
U卡的困境与加密支付的未来
当前支付领域正处于一个变革的关键时期。虽然现有产品在设计和体验上已有明显进步,但距离构建完整、可持续的Web3支付体系仍有一段距离。这种"未成形"的状态反而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焦点之一。
U卡作为加密支付的新形态,本质上是一种过渡机制。它既不是Web2充值卡的简单复制,也不是链上钱包或支付通道的最终形态,而是当前阶段链上支付与链下消费需求的折中产物。
U卡通过绑定链上账户和稳定币余额,结合合规的链下消费接口,实现了Web2体验和Web3资产逻辑的结合。其受关注的原因有二:用户对链上资产日常消费的需求持续存在,以及稳定币正试图从跨境汇兑等传统场景向C端零售和本地支付领域扩展。
然而,U卡的运营模式高度依赖传统金融体系的许可,难以长期持续。它并非一个稳定盈利的商业模式,而只是一种依赖外部许可的服务形式。项目方需要依赖多层金融中介完成清算,自身仅是链条末端的执行者。
U卡面临的更大挑战是极高的运营成本。项目方既无稳定的手续费收入,也缺乏话语权,却要承担用户服务压力。要改变这一局面,可考虑两条出路:加入账户体系,成为清算体系的一部分;或等待美国稳定币法案完善,在美元地位下降时把握新机遇。
对于钱包和交易所而言,U卡更多是增强用户粘性的辅助功能。但对缺乏流量入口和金融基础设施经验的Web3创业团队来说,试图通过补贴和规模效应打造可持续的U卡项目,无异于困兽之斗。
加密支付的发展方向
加密支付的核心障碍在于传统金融的结算体系。关于加密支付的定义,市场上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应模仿日常生活的扫码支付,也有人主张在匿名网络中寻找新含义。后者认为支付的本质不在于转移,而在于沉淀和流通。
以地下钱庄为例,它构建了基于关系、信任和资产循环的数字生态。这种模式依赖熟人介绍和信任机制,形成一种社交支付网络。然而,这种封闭生态结构虽然在链上运行多年,解决了部分资金的灰色流通问题,但未能将加密支付推向主流应用。
相反,真正具有全球化潜力的是以美元稳定币为核心、依托合规网络构建的链上结算体系。地下钱庄式的链上结构虽然早已存在,但其设计初衷并非面向普通用户,而是为特定群体提供不可追踪的支付方式。
从系统性角度看,一个可规模化的支付体系需要资金能自由进出,而非仅仅实现资金沉淀。封闭的生态自我强化机制虽然重要,但不构成全球支付服务的基础逻辑。
推动Web3支付从边缘走向主流的是美国政策层面对稳定币支付网络的支持。随着相关法案的推进,稳定币正式获得了"战略支付基础设施"的政策定位。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正积极推进美元稳定币在国际结算、商户收单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的加密支付体系需要与传统金融全面融合。无论是大型金融机构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还是支付巨头集成链上支付,都表明传统金融正加速进入链上世界,其标准是合规、透明和可监管。
Web3支付的未来将构建在美元稳定币和合规结算通道基础上。这一体系既保留去中心化的开放性,又借助现有法币体系的信用基石。它允许资金自由流动,融合用户意图,但不脱离法律边界。在这个体系中,资金不仅能进入Web3世界,更能自由地用于全球的商品和服务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