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机遇与挑战近期,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正加速登场。科技巨头多次游说中国人民银行,争取在香港率先发行以离岸人民币(CNH)计价的稳定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也表示了对稳定币的开放态度,认可其可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同时强调了对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政策"破冰"下市场各方摩拳擦掌,人民币稳定币从构想走向落地实践。## 一、背景回顾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5月30日,该条例正式成为法例。随后,互联网巨头积极响应。6月12日,某集团表示将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还打算在卢森堡寻求许可,主要是加强区块链业务,为跨境支付和资金管理服务提供支持。6月17日,另一家公司称将在香港发行基于公共区块链并与港元1∶1挂钩的稳定币。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起生效,金融管理局将开启牌照申请。稳定币牌照预计仅发出个位数,但已有40多家公司准备申请,竞争激烈。申请者几乎清一色为中国头部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表示,新条例将为稳定币相关活动提供适切监管,为香港稳定币乃至整个数字资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讨论与专家阐述### 稳定币的误解与定义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前景与定位引发深入讨论。多方共识认为稳定币本质上仍属于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映射,应纳入现有金融监管体系。专家强调,纳入监管后的稳定币本质是法币的代币,而非独立货币,其发展凸显出现有法币体系在效率上的不足。专家针对近期稳定币热潮作出澄清:1. 稳定币不是"区块链版的支付宝"。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稳定币本身具备价值承载功能。2. 港币不能类比为"美元稳定币"。两者在法律属性与治理结构上存在根本性差异。3. 稳定币并非完全"去中心化"。它是一个高度混合的结构体,底层仍具有显著的中心化特征。总体而言,稳定币本质上是法币的链上映射,是对信用的一种数字化表达。它利用区块链技术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承担支付、结算等职能,具有强烈的过渡性质。### 北京借香港探索稳定币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对于中国而言,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被寄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希望。有观点指出,北京正借助香港作为"监管沙盒",探索稳定币作为未来替代支付工具的可行性,同时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专家强调,稳定币应被视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中的潜在组成部分,有望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形成协同。但也有分析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近年出现明显回撤,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减弱。### 人民币稳定币模型的双轨并行专家建议采取"双轨并进"策略:一方面加快央行数字人民币的交易结算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人民币稳定币在离岸体系的发展,使两者协同发力。具体建议包括:1. 短期可先从离岸市场突破,依托香港试点发行人民币稳定币。2. 聚焦跨境支付等特定功能,例如绕开SWIFT的跨境结算及内地-香港"支付通"等区域协作场景。3. 构建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人民币稳定币"双层架构",允许持牌稳定币发行人在央行开立数字人民币准备金账户。## 三、香港监管态度:条例细则与牌照制度香港《稳定币条例》以"牌照制度+沙盒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为稳定币发行和相关活动建立起高门槛的准入与持续监管体系。主要要求包括:1. 充足储备与资产安全:流通中的稳定币必须以等值高流动性资产全额备付。2. 稳定机制与赎回:发行人负有责任维持币值稳定,须设立有效机制确保稳定币锚定汇率的持久可靠。3. 业务范围限制:稳定币发行人若拓展新业务,必须事先获得金管局批准。4. 本地实体与治理:申请人必须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实体公司,并在港设有实体办事处。5. 反洗钱及跨境合规:要求发行人在反洗钱(KYC/AML)方面具备充分能力。## 四、美元霸权的挑战:人民币稳定币胜算几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酝酿,免不了要面对"挑战美元霸权"的宏大命题。业内从支付效率、制度信用、合规性和跨境协同等方面展开了比较:1. 支付效率:稳定币技术有望极大改善跨境支付效率,但随着监管规范化,合规成本可能提高。2. 制度可信度:美元长期被视为最可靠的价值储藏和计价货币。人民币稳定币需在宏观政策稳定性、币值稳定和可兑换性方面提供足够信心支撑。3. 合规性与全球协同: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某种程度上是在现有国际金融框架外"另起炉灶",其合规性和合法身份需要获得各国监管认可。4. 网络效应与用户基础:美元稳定币已在全球加密市场占据主导,人民币稳定币需快速拓展自身网络。综合而言,人民币稳定币短期内难以撼动美元霸权,但其推出已在数字金融的棋盘上落下一枚关键棋子。长远来看,人民币稳定币能否挑战美元,还取决于中国自身金融开放的步伐和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五、人民币稳定币其他潜在挑战1. 市场信任:需要塑造多个层面的信用背书,包括政策可信和运营可信。2. 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可能面临美国等国家的戒心和潜在打压。总之,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承载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梦想,也面对现实复杂的考验。从国内金融安全到国际货币博弈,从技术安全到用户培育,每一步都需走得稳健而有章法。在未来的若干年里,我们或许会看到全球货币体系朝着更多元均衡的方向演进。
人民币稳定币时代来临:机遇与挑战并存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机遇与挑战
近期,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正加速登场。科技巨头多次游说中国人民银行,争取在香港率先发行以离岸人民币(CNH)计价的稳定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也表示了对稳定币的开放态度,认可其可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同时强调了对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政策"破冰"下市场各方摩拳擦掌,人民币稳定币从构想走向落地实践。
一、背景回顾
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5月30日,该条例正式成为法例。随后,互联网巨头积极响应。6月12日,某集团表示将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还打算在卢森堡寻求许可,主要是加强区块链业务,为跨境支付和资金管理服务提供支持。6月17日,另一家公司称将在香港发行基于公共区块链并与港元1∶1挂钩的稳定币。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起生效,金融管理局将开启牌照申请。稳定币牌照预计仅发出个位数,但已有40多家公司准备申请,竞争激烈。申请者几乎清一色为中国头部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表示,新条例将为稳定币相关活动提供适切监管,为香港稳定币乃至整个数字资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讨论与专家阐述
稳定币的误解与定义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前景与定位引发深入讨论。多方共识认为稳定币本质上仍属于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映射,应纳入现有金融监管体系。专家强调,纳入监管后的稳定币本质是法币的代币,而非独立货币,其发展凸显出现有法币体系在效率上的不足。
专家针对近期稳定币热潮作出澄清:
稳定币不是"区块链版的支付宝"。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稳定币本身具备价值承载功能。
港币不能类比为"美元稳定币"。两者在法律属性与治理结构上存在根本性差异。
稳定币并非完全"去中心化"。它是一个高度混合的结构体,底层仍具有显著的中心化特征。
总体而言,稳定币本质上是法币的链上映射,是对信用的一种数字化表达。它利用区块链技术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承担支付、结算等职能,具有强烈的过渡性质。
北京借香港探索稳定币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对于中国而言,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被寄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希望。有观点指出,北京正借助香港作为"监管沙盒",探索稳定币作为未来替代支付工具的可行性,同时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专家强调,稳定币应被视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中的潜在组成部分,有望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形成协同。但也有分析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近年出现明显回撤,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减弱。
人民币稳定币模型的双轨并行
专家建议采取"双轨并进"策略:一方面加快央行数字人民币的交易结算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人民币稳定币在离岸体系的发展,使两者协同发力。具体建议包括:
短期可先从离岸市场突破,依托香港试点发行人民币稳定币。
聚焦跨境支付等特定功能,例如绕开SWIFT的跨境结算及内地-香港"支付通"等区域协作场景。
构建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人民币稳定币"双层架构",允许持牌稳定币发行人在央行开立数字人民币准备金账户。
三、香港监管态度:条例细则与牌照制度
香港《稳定币条例》以"牌照制度+沙盒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为稳定币发行和相关活动建立起高门槛的准入与持续监管体系。主要要求包括:
充足储备与资产安全:流通中的稳定币必须以等值高流动性资产全额备付。
稳定机制与赎回:发行人负有责任维持币值稳定,须设立有效机制确保稳定币锚定汇率的持久可靠。
业务范围限制:稳定币发行人若拓展新业务,必须事先获得金管局批准。
本地实体与治理:申请人必须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实体公司,并在港设有实体办事处。
反洗钱及跨境合规:要求发行人在反洗钱(KYC/AML)方面具备充分能力。
四、美元霸权的挑战:人民币稳定币胜算几何?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酝酿,免不了要面对"挑战美元霸权"的宏大命题。业内从支付效率、制度信用、合规性和跨境协同等方面展开了比较:
支付效率:稳定币技术有望极大改善跨境支付效率,但随着监管规范化,合规成本可能提高。
制度可信度:美元长期被视为最可靠的价值储藏和计价货币。人民币稳定币需在宏观政策稳定性、币值稳定和可兑换性方面提供足够信心支撑。
合规性与全球协同: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某种程度上是在现有国际金融框架外"另起炉灶",其合规性和合法身份需要获得各国监管认可。
网络效应与用户基础:美元稳定币已在全球加密市场占据主导,人民币稳定币需快速拓展自身网络。
综合而言,人民币稳定币短期内难以撼动美元霸权,但其推出已在数字金融的棋盘上落下一枚关键棋子。长远来看,人民币稳定币能否挑战美元,还取决于中国自身金融开放的步伐和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五、人民币稳定币其他潜在挑战
市场信任:需要塑造多个层面的信用背书,包括政策可信和运营可信。
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可能面临美国等国家的戒心和潜在打压。
总之,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承载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梦想,也面对现实复杂的考验。从国内金融安全到国际货币博弈,从技术安全到用户培育,每一步都需走得稳健而有章法。在未来的若干年里,我们或许会看到全球货币体系朝着更多元均衡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