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Stripe正在構建區塊鏈:開放性能在品牌軌道中生存嗎?
穩定幣承諾通過提供更快、更便宜、更互聯的全球支付,使加密貨幣走向主流。矛盾的是,同樣的舉動可能會削弱該技術最初的目標。再加上對品牌化基礎設施的熱潮——Robinhood 在 Arbitrum 上的鏈、Coinbase 在 OP Stack 上的 Base,以及現在的 Stripe 的 Tempo——我們可能會接近最初的狀態,只是有了區塊瀏覽器。更糟的是,如果少數參與者利用穩定幣達到以前無法想象的規模,市場集中度可能會上升。隨着 GENIUS 法案現已成爲法律,接下來的 12 到 18 個月可能會決定結果。我們在早期互聯網的開放網路與封閉花園之間已經看到過這種緊張關係。
加拿大 - 2025/05/26:在這張照片插圖中,谷歌、蘋果、Meta、亞馬遜和微軟的標志顯示在智能手機屏幕上。(照片插圖由托馬斯·富勒/SOPA Images/LightRocket通過Getty Images提供)SOPA Images/LightRocket通過Getty Images## 歷史會重演嗎?
在技術歷史中,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間的擺動是規律性的。即使某項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效果,新的維度的規模經濟——無論是互補資源、人才、品牌還是分銷——不可避免地成爲集中化的載體。一旦集中度過高,企業家和開發者的聰明才智就會發明出一種新的方法來逆轉這種情況。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早期的互聯網,它爲高度集中化的電信、零售和媒體行業帶來了進入和競爭的浪潮——卻也爲今天的科技巨頭通過網路效應擴大規模並捕獲可觀的價值創造了完美的條件。
盡管底層互聯網協議保持開放和中立,但應用層的大型數字平台通過戰略性地打破互操作性,將參與者與競爭服務隔離開來。從電子郵件到社交媒體再到支付,我們大部分時間和金錢都花在科技巨頭爲我們設計的框架內。雖然我們顯然過得更好——選擇更多,價格更低——但越來越明顯的是,有些人更希望生活在一個平台不那麼有權力和影響力的世界裏。
匈牙利布達佩斯 - 2021年9月22日:比特幣發明者使用的假名中本聰的雕像細節,展示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Graphisoft公園。(照片由Janos Kummer/Getty Images提供)Getty Images更多內容## 加密貨幣作爲解藥
加密貨幣存在的理由是爲了擺脫中心化的中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本聰希望創造一個任何人都可以交換價值而不必再信任中央銀行或金融機構的世界。盡管原始比特幣的願景是一個完全民主的網路——“一臺CPU一票”——由於挖礦的規模經濟,這一願景並未實現,但比特幣確實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一些政府現在所認可的作爲一種新穎且中立的金融資產。
受到比特幣的啓發,企業家和開發者們在嘗試將去中心化帶回其他數字平台時應用了相同的原則——從支付開始,但擴展到金融、市場、消息傳遞和社交媒體。總體而言,朝着去中心化的進展參差不齊:雖然比特幣確實允許全球任何人自己做銀行,但絕大多數消費者和機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介進行保管和使用。同樣,提供消費者對其私人數據和他們所創造內容的更大控制權的解決方案仍然處於小衆——往往是因爲它們在可用性和便利性上落後於它們試圖取代的中心化對應物。便利性隨時會吞噬隱私——而且很難扭轉領先數字平台的根深蒂固的網路效應。
未來支付之戰
在支付領域,最關鍵的戰鬥正在展開。傳統基礎設施是孤立的,現有企業對我們可以訪問的內容及其條款擁有巨大的權力。由於贏家通喫的動態,市場可能變得如此集中,以至於公共部門不得不介入——最明顯的例子是中國推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以解開螞蟻集團和騰訊建立的支付寡頭壟斷。
加密貨幣是一個自然的、市場驅動的解決方案。它提供了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的中立和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以及通過它們的基礎層提供真正開放和可互操作的金融基礎設施。但隨着技術的成熟,出現了兩個核心問題。
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 Ltd. 的首席執行官 Jeremy Allaire(中)在 2025 年 6 月 5 日星期四,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的公司首次公開募股 (IPO) 上。Circle 的股票在公司及其部分股東在強勁需求下兩次擴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中籌集了近 11 億美元後,股價飆升了多達 235%。攝影師:Michael Nagle/Bloomberg© 2025 Bloomberg Finance LP## 穩定幣的集中化力量
第一個問題是,加密貨幣波動性大,因此在支付和金融合約中成本高昂。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市場專注於法幣支持的穩定幣;這不可避免地導致集中化,因爲發行和合理管理需要一個受監管的金融實體負責並對儲備操作負責。雖然穩定幣網路的分布式治理在技術上是可能的,但設計得當極其困難。Libra是最顯著的例子:盡管得到了二十多家全球領先公司的支持,以及無數資源致力於建立可信的分布式治理,但該項目始終被視爲Meta的倡議。
銀行們在過去十多年裏一直試圖作爲財團集結以應對加密貨幣,但迄今爲止,沒有任何聯合項目取得實質性成果。原因顯而易見:在情況真正危急之前,競爭對手不太可能承諾一個聯合解決方案——因此,在此期間,每個人都在多個方向上進行風險對沖。
直觀上,穩定幣網路的分布式所有權是合理的,這與最終使Visa在1970年代擴展的方式並沒有太大不同——當時美國銀行放棄了對BankAmericard信用卡項目的控制,以應對來自後來成爲萬事達卡的財團日益激烈的競爭。
1976年4月21日,1976年4月22日;Bankamericard (Entree Card);(照片由比爾·約翰遜/丹佛郵報通過蓋蒂圖片社)丹佛郵報通過蓋蒂圖片社加密交易所和科技金融網路,例如全球美元網路,可能會因爲支持它們的新進入者的靈活性而能夠更快地運作,但它們仍然需要在經濟激勵和治理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以促使成員從觀望模式轉變爲行動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每個人都希望依賴他人的努力。即使是只有Circle和Coinbase作爲成員的Circle的Centre Consortium也被解散,並轉變爲一個簡單的收益分享協議。
因此,雖然可能有解決穩定幣去中心化治理的方法,但我們所知道的是,迄今爲止,唯一有效的模型是將一個單一實體掌控一切。當然,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是有問題的,盡管當前的發行方僅控制資產,但他們已經開始以限制開放性的方式擴展他們的產品。例如,Circle宣布了其支付網絡(CPN),這使其處於支付執行的中心——從定義規則和資格,到插入每個API交互和價格及流動性發現,當然,還包括收取費用。綜合來看,這種設置與允許Visa和Mastercard主導支付數十年的模型並沒有太大區別。
人們在波蘭華沙的一塊霓虹燈廣告牌前走過,廣告宣傳的是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日期爲2024年5月19日。(照片來源:Jaap Arrien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從開放鐵路到封閉循環?
加密貨幣遇到的第二個問題與其根源密切相關:去中心化是昂貴的。經濟後果是你只能在真正重要的地方承擔這一成本。迄今爲止,在大規模的網路中,這一點僅適用於比特幣、以太坊和Solana的基礎層。最多,這意味着它們所有加起來在全球範圍內只能產生幾千筆去中心化的交易每秒——這與全球支付的需求相去甚遠,更不用說在其上疊加金融服務了。
因此,大多數交易不再發生在基礎層(L1s)上,而是在一個龐大的高吞吐量擴展解決方案生態系統(L2s)中。L2s提供近乎零的費用和即時結算,並且它們是盈利的,因爲它們內部化了最大可提取價值(MEV)——通過重新排序、插入或省略區塊中的交易獲得的收益。
雖然加密貨幣純粹主義者可能會譴責這一趨勢,但這與經濟理論完全一致:用戶願意爲核心結算層的去中心化和抗審查性支付溢價,但他們也願意爲了獲得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在更高層次上交換一些去中心化。基礎層保持開放和無信任,具體取決於應用,參與者可能會進一步妥協——甚至接受完全可信的中心化解決方案。
這種權衡不僅僅是用戶決定自己做銀行和自我保管資金與接受某種程度的信任在第三方錢包之間的選擇。當構建產品時,Coinbase、Robinhood等公司非常關注底層網路保持中立,並且不偏袒應用程序、開發者或企業——就像科技巨頭在其平台上所做的那樣。本質上,他們願意爲去中心化和中立性付費,以減少被卡住和徵用的風險——這一點在傳統數字平台上反復出現。
要充分理解快速、低成本的 L2 將對加密支付和競爭產生的影響,不妨看看互聯網對新聞和媒體的影響:隨着分發大量內容的成本——現在,借助 AI,生成內容的成本也降至零,商業模式不得不發生劇變,像 Google、Facebook、Spotify 等大型聚合平台 ( 應運而生,以利用新的經濟形勢。由於 L2 消除了摩擦,提供了便利,並允許開發者提供更接近傳統科技金融產品的體驗,因此它們是創造和佔用大部分價值的顯而易見的層。
此外,隨着基本貨幣變得免費和商品化,競爭轉向與之相關的增值服務和工作流程。這正是科技金融、數字銀行、加密貨幣交易所甚至傳統金融機構具有顯著優勢的地方。
這些參與者中的任何一個,如果在未來幾年內執行得當,可以利用這項技術建立第一個真正龐大且全球性的金融網路。一旦達到規模,它還可能逐步降低互操作性,獲取更多的價值——就像今天的互聯網巨頭所做的那樣。
2023年4月21日在倫敦作爲插圖安排的一張照片顯示了來自移動手機應用"新銀行"Revolut和Monzo的卡片細節。)照片由JUSTIN TALLIS / AFP拍攝( )照片由JUSTIN TALLIS/AFP通過Getty Images提供(AFP通過Getty Images提供## 控制最後一公裏者贏得勝利
那麼最可能的情況是什麼?基於過去十年加密領域網路效應的強大和持久性,可以安全地假設,支付和金融服務將不成比例地傾向於幾條領先的區塊鏈。剩餘的鏈條將需要在某個行業垂直領域內專業化以保持相關性。大多數活動將不會發生在他們的去中心化基礎層上,而是在由加密和科技金融參與者品牌化和塑造的擴展層上),例如,Base, Robinhood Chain(,應用程序),例如,Unichain, World Chain(,以及金融機構),例如,Kinexys, Fnality, Partior(。
控制分發的參與者——無論是在消費者、商家還是機構方面——都擁有巨大的優勢,因爲他們擁有區塊鏈與現實世界之間的接口。區塊鏈大幅降低了驗證和協調鏈上數據的成本,但如果沒有與補充鏈下信息(身分、合規性、憑證、信用度等)的強大聯繫,其價值是有限的。這就是摩擦存在的地方——也是規模經濟將決定勝者和敗者的地方。
從戰略合作夥伴到可交換模塊
這就是爲什麼穩定幣發行者有強烈的動力,要麼通過在多個網路上發行並將自己定位於它們之間的互操作性中心來商品化底層設施——例如,Circle 的跨鏈轉帳協議——要麼將大多數活動引導到他們控制的網路,例如新的 L2 或像 CPN 這樣的高級協議。這兩種策略都給了他們成爲全球科技金融領導者的機會,並捕獲技術創造的大部分價值。
與此同時,加密和科技金融參與者希望將那些同樣有價值的交易轉移到他們擁有更多影響力的網路上,例如一個品牌化的L2。在這樣做時,他們還希望要麼使穩定幣和其他代幣化資產商品化,要麼發行自己的穩定幣。在後者的情況下,穩定幣可能會作爲虧損引流工具來擴大科技金融產品的覆蓋範圍,同時會發行本地穩定幣以獲得對外匯市場的更多控制權並支持本地用例。真實世界資產)RWAs(、表情幣、其他代幣以及那些真正有差異化和獨特性的應用可能也會幫助這些品牌鏈在其邊界內保持交易量。這些公司將能夠開發巧妙的獎勵和忠誠度計劃,增加消費者和企業在其生態系統內的粘性。
不會邪惡?
隨着便利性和經濟現實戰勝教條主義,加密貨幣將與今天大相徑庭。好消息是,作爲這種轉型的一部分,它將變得更加實用。盡管這可能伴隨着更多的中心化,但基礎協議是開源和可分叉的事實意味着,無論某些參與者變得多麼龐大,他們都面臨着比現狀更大的壓力,以保持更高的互操作性。
也有可能由於加密協議允許新的市場設計和激勵,最終的解決方案將是一些互聯網協議無法實現的東西——這些協議沒有內置的貨幣化機制。無論如何,一旦中心化出現,一些聰明的開發者團隊將努力去逆轉它,循環將會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