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層「三國之戰」:Celestia、Avail 和 EigenDA 優勢與差異化發展方向分析,誰將主導 DA 市場?

撰文:c4lvin,Four Pillars

編譯:Glendon,Techub News

關鍵要點:

當前的數據可用性(DA)層(Celestia、Avail、EigenDA)會長期以不同方向分割市場,類似於古代的「三國鼎立」,各自專注於不同的優勢領域。

短期內,3 個 DA 層都在競相提高吞吐量,而這場性能之戰的結果可能會決定哪個項目將長期主導 DA 市場。

本文將探討 Celestia、Avail、EigenDA 三個主要的 DA 層項目,盡管技術相似,但它們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發展。

當前 DA 的比較無法反映未來的發展路線圖

Celestia、Avail 和 EigenDA 在業務領域有許多共同點。從 Celestia 開始,隨後是 Avail 和 EigenDA,它們幾乎在同一時期湧現,且當前目標市場也高度重疊。此外,在 DA 領域興起後不久,以太坊的 Dencun 升級引入了 blobspace(一種極其廉價的數據存儲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DA 的敘事價值。

目前,Celestia、Avail 和 EigenDA 似乎在不同重疊領域共享市場,這便導致了許多關於「如何選擇 DA 層」的技術對比分析:

盡管許多研究者已充分解釋了這些項目的技術現狀,但從長遠來看,這三個項目將走向不同的方向。最終,預計每個 DA 層都將找到與其特性匹配的解決方案,正如「三國時代的魏、蜀、吳」一樣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

本文將探討這三大 DA 層項目的發展目標及以及它們未來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背景:數據可用性

什麼是數據可用性?

數據可用性是指證明某些特定數據存在於網路中。爲何需要這種證明?

在區塊鏈的共識過程中,通常由領導者(leader)向節點傳播新區塊,而節點需要驗證領導者傳遞的區塊,是否與網路實際提交的區塊一致。若無獨立驗證,共識可能被隱藏惡意交易的領導者所操縱。

這一邏輯同樣適用於 L2。排序器(sequencer)通過向全節點傳播數據來確保數據可見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個過程來驗證接收到的區塊是否與實際提交到網路的區塊相匹配。

來源:rollup.wtf

最簡單的驗證方式是直接查看鏈的狀態。但如上圖所示,將數據提交至以太坊等網路在成本和速度方面都非常低效。DA 層的出現正是爲了優化這一過程。

考慮採用 DA 協議的項目要關注哪些因素?

首先是安全性。由於 DA 層引入了額外的信任錨點(Trust Anchor),若 DA 層任意延遲或無法提供驗證,缺乏獨立數據可用性機制的 Optimium 可能遭遇數據不可用問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DA 層會採用單獨的共識流程,或引入數據可用性抽樣(DAS)技術,允許用戶通過輕客戶端驗證數據完整性。

其次,DA 必須提供足夠的性能。隨着以太坊通過 Dencun 升級添加了 blobspace,以太坊自身的 DA 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DA 層必須在成本和吞吐量方面提供遠超以太坊的性能,才能吸引項目採用。

當前存在哪些類型的 DA 協議?

主流選項包括以太坊、Celestia、Avail 和 EigenDA。並非所有鏈都需使用外部 DA。根據 L2 BEAT 數據,超過半數的 Optimium/Validium 區塊鏈採用基於多重籤名的 DA,稱爲「DAC(數據可用性委員會)」,在這種情況下,數據可用性被認爲是相當中心化的。

DA 協議比較

來源:Avail Blog

以下是《選擇正確數據可用性層的指南》中提出的對比:

EigenDA:吞吐量最高。然而,它因經濟安全性尚未實現這一關鍵缺點而受到批評。近期,它開始通過罰沒機制(Slashing)更新來提供經濟安全性保障。此外,由於它選擇採用 DAC 結構而非獨立網路,因此與其他基於共識的 DA 協議相比,安全性較低。

Avail:出塊時間最慢,爲 20 秒,但最終確定速度相當快,僅爲 40 秒。它支持約 1000 名驗證者,並且支持通過 DAS 進行客戶端驗證以提升安全性。

Celestia:提供 6 秒的短出塊時間和高吞吐量。它保證單槽最終性(SSF),這使得使用 Celestia 的 rollup 之間的兼容性非常好。但對於不採用單槽最終性的 rollup,需要大約 10 分鍾的挑戰期才能保證最終確定性。

綜上所述,EigenDA 提供了非常高的吞吐量,Avail 與其他 DA 相比提供了更高程度的去中心化,而 Celestia 爲其生態系統內的 rollup 提供了高度可擴展性,這些都是與以太坊的區別所在。

DA 現狀

由於預計未來 DA 市場將細分爲多個領域,因此觀察已接入協議的項目比查看相關協議代幣價格,更能反映當前市場格局。

EigenDA

EigenDA 的生態合作夥伴最顯著的特點是:多數 RaaS(Rollup 即服務)項目如 AltLayer、Caldera、Conduit 和 Gelato 均選擇了它。這表明,外包 Rollup 運營的項目可能有意選擇數據提交成本低廉且無需獨立運行輕客戶端的 DA,因爲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放棄了去中心化。

此外,Fluent、SOON 和 MegaETH 等高性能鏈也值得關注。這些鏈需要實時提交的數據量遠超其他鏈,且追求極致性能效率,因此選擇當前吞吐量最佳的 EigenDA 也是合乎邏輯的。根據 L2 BEAT 的數據,Validium/Optimium 中擁有最高 TVL 的 Mantle 和 Celo 也正在使用 EigenDA,僅這兩條鏈就佔該類別總 TVL 的約 40%(約 30.6 億美元)。隨着 SOON 和 MegaETH 等潛力鏈上線,這一比例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Celestia

Eclipse 目前佔據 Celestia 數據使用量的 90% 以上。這可能是因爲 Eclipse 旨在通過 GigaCompute 實現超高性能,其數據上傳量遠超其他鏈,並且在其 TGE 之前,鏈上活動也非常活躍。

另一方面,Celestia 生態系統已經支持了各種 Rollup。除了通用的 L2 Manta 之外,其餘幾乎均爲專用 Rollup(或應用鏈)。這似乎與上文提到的關於最終性的信任假設有關:因爲 Celestia 生態內的 Rollup 可通過單槽最終性(SSF)克服其相對較長的 10 分鍾 DA 最終性挑戰時間,因此在應用鏈生態中兼具去中心化與性能優勢。這也解釋了爲何 Initia 生態選擇使用 Celestia。

Avail

Avail 除了 DA 之外,還運營着各種堆棧,包括互操作性堆棧 Nexus 和多資產共識層 Fusion,因此它擁有許多合作夥伴項目,僅就 DA 合作夥伴而言:

應用鏈:Fuse、Ternoa、Arcana、OpenLayer、Darwinia、Neova、Stackr

比特幣生態系統:Yala、Zulu、BVM、(Starkware)

以太坊 L2:Sophon、Lens

再質押:Symbiotic

與 Celestia 類似,Avail 的主要生態合作夥伴也是應用鏈,而非高性能 L2。但其獨特之處在於,通過結合 DA 與 Fusion、Nexus 堆棧,嘗試與加入其生態的項目創造協同效應。

Nexus:通過零知識證明聚合集成並驗證生態內所有鏈的狀態。

Fusion:通過支持 ETH、BTC 和 SOL 及所有 ERC20 代幣的質押提供經濟安全性。

Avail 憑藉其提供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多資產共識以及結構上最高的安全性,迅速佔領了比特幣 L2 生態系統。近期,其通過與 Symbiotic 合作引入再質押框架(Avail DA + Fusion)。由此可見,Avail 的最終方向與其他 DA 截然不同。

DA 層的短期願景

EigenDA:追求更高吞吐量

EigenLayer 於 4 月 18 日完成罰沒機制(Slashing)升級,以解決長期以來對其缺乏經濟安全性的批評。預計此前許多由於缺乏罰沒機制而猶豫是否採用 EigenDA 的新項目將開始接入。

EigenDA 一度因缺乏 DAS 和罰沒機制延遲引入而備受詬病,團隊爲此承諾將在長期內實現去中心化,但該協議短期內的升級清晰展現了其發展方向,包括其即將推出的 Blazar(EigenDA V2)升級。

Blazar 升級

關於 Blazar 升級的公開信息相對有限,但 EigenDA 旨在通過 V2 提升延遲與吞吐量,甚至改變項目的基礎架構。

來源:EigenDA Docs

上圖分別爲 EigenDA V1 和 V2 的架構。是增加了一個名爲「Relay」的新組件,專用於存儲 Blob 塊或對其進行高速分發,以大幅提升 DA 節點的數據傳輸速度和下載性能。

在 V1 版本中,分發器(Disperser)將 Blob 頭(blob headers)和 Blob 塊同時發送至 DA 節點,這會導致網路負載過重。V2 則是將 Blob 頭和 Blob 塊傳輸分離,DA 節點會觀察 Blob 頭後按需請求數據,這一架構既提升效率,又通過減少數據傳輸負載來最大程度地降低 DDoS 風險。

此外,通過在 Rollup 邏輯中移除批量橋接(Batch bridging)和內部化 Blob 確認,EigenDA 旨在將 Rollup 確認延遲從幾分鍾減少到幾秒鍾。

盡管 V2 包含多項更新,但從 Blazar 升級可明確看出:EigenDA 的中期路線圖聚焦於提升數據傳輸速度。即便當前其已提供 15 MB/秒的驚人吞吐量,但它似乎打算通過進一步提高性能來主導市場。

Celestia:邁向 DA 終局

來源:Celestia博客

Celestia 在 2024 年 9 月的博客更新中披露了其路線圖,如上圖所示。其目標可簡化爲:

將區塊大小擴展至 GB 級別以支持所有區塊鏈;

優化輕節點性能,以實現所有設備 DA 驗證。

從路線圖可以看出,Celestia 正在並行推進多個開發方向。其方向並非局限於某一特定領域,而是力求在吞吐量、可驗證性和互操作性等各個方面都實現擴展。這可能會延緩路線圖的完成速度,但它表明了構建一個「完整的 DA」以覆蓋所有區塊鏈的長期願景。

Celestia 的項目進度分享相對透明,每兩周舉行一次開發者電話會議(Live dev call),並定期在 GitHub 上更新開發進度。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間接確認 Celestia 的開發路線圖和優先級。

到目前爲止,主網已經歷了兩次升級,分別爲 Lemongrass 和 Ginger。Lemongrass 升級包含一些更新,旨在提升 IBC 生態系統的兼容性,例如跨鏈帳戶和數據包轉發模塊;而 Ginger 升級則側重於可擴展性,將區塊確定時間縮短至 6 秒,並將吞吐量翻倍。該協議最近完成了第三次網路升級「Lotus」,不過這是一項與代幣通脹和質押獎勵相關的更新,並非重大技術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Celestia 已於 4 月 14 日上線 Mamo-1 測試網,旨在通過將區塊大小增加到 128 MB,將吞吐量提升至 21.33 MB/s(現有水平的 16 倍以上),從而實現性能的大幅提升。此外,Celestia 已通過推文暗示將於 5 月 16 日進行重大更新,可能將會宣布 Mamo-1 主網的推出。

總體而言,Celestia 持續分享開發進展,因此可以確認其正在並行推進多維度升級。然而,隨着近期衆多超高性能 L2 的出現,其短期方向似乎已轉向激進的性能提升,因爲 DA 吞吐量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Avail:全棧 DA,但擴展性優先

上圖展示了 Avail 的核心理念:相比其他 DA 更重視安全性,並旨在通過 DA、Nexus 和 Fusion 堆棧實現生態內鏈的高兼容性交互。

但短期來看,爲了確保與其他 DA 層的競爭力,Avail 似乎同樣在優先考慮提升吞吐量。Avail 於今年 3 月和 4 月連續發布了擴展性相關路線圖更新。第一項是 3 月披露的 TurboDA 協議,該協議將 DA 最終確認時間大幅縮短至 250 毫秒。TurboDA 更接近分層方案而非直接升級 AvailDA:當數據提交至 TurboDA 後,它會像現有的 rollup 一樣先提供預確認(Preconfirmation),隨後在 2 個區塊後於 AvailDA 完成最終確認。盡管這種方法可能並非完全安全,但其目標是爲生態內 Rollup 提供類似 Celestia SSF 級別的互操作性速度。(注:TurboDA 的技術細節尚未找到。)

第二項是 4 月披露的將區塊大小升級到 10 GB 級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態系統內 rollup 之間的互操作性,並將出塊時間從目前的 20 秒縮短至 600 毫秒。爲了實現這一目標,AvailDA 提出以下方案:

通過縮短生成數據和承諾的流程進行優化;

根據 Blob 頭選擇性地進行區塊數據傳輸;

通過零知識證明機制單獨驗證與 DA 無關的交易,從而將 DA 驗證過程與 DA 分離。這與其他 DA 所建議的方向基本相似,如果想要大幅增加區塊大小,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方向。

Avail 的這些措施可能會給人一種印象,便是其發展方向已經發生了變化,因爲它以優先考慮安全性和互操作性而聞名,最近卻不斷提出與性能相關的更新。不過,性能升級的最終目的是增強加入生態系統的 Rollup 之間的互操作性,因此我們可以認爲其根本方向未曾改變。

DA 市場的未來

當前 DA 領域的主要競爭者 EigenDA、Celestia 和 Avail 正在目標明確地開拓市場。短期內,三者均有望通過基於大區塊和 DAS 的高吞吐量,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

與此同時,DA 市場預計也將出現迅速擴張。隨着 MegaETH、Eclipse 等超高性能 L2 陸續出現,其需處理的數據量遠超現有的 Rollup。這些數據若通過以太坊 Blob 處理成本過高,因此它們不得不使用高吞吐量的 DA 協議。另外,新興數據需求場景(如鏈級 AI 計算的 0 G、比特幣 L2 等)也將催生新的 DA 市場。

不過,當前 DA 生態系統仍需克服以下障礙才能擴大市場:

首先,一些項目正在構建自己的 DA 層。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0 G,由於 Celestia 和 EigenDA 的性能限制以及人工智能計算的特殊性,它正在構建並使用自己的 DA 層。除此以外,Metis 和 Fraxtal 等高 TVL 項目也在構建並使用自研解決方案,分別爲 MEMO 和 FraxtalDA。這表明,項目自主實施、可控的 DA 解決方案在成本和兼容性方面對項目本身更有利。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數 Validium/Optimium 都通過基於多重籤名的鏈下存儲(DAC)來管理數據,它們尚未加入 DA 生態系統,這意味着現有 DA 層缺乏足夠的互操作性激勵或效率來吸引這些項目。

其次是以太坊 DA 的發展。以太坊旨在持續提升 Blob 的可用性,以滿足網路需求,並使其與以太坊 L2 保持一致。Pectra 升級使 Blob 的數量翻了一番,後續的 Fusaka 升級將進一步提升 Blob 的數量。

從長遠來看,通過引入 danksharding、DAS、降低最終性以及縮短出塊時間,以太坊將更接近 DA 協議目前支持的性能水平。因此,從 DA 協議的角度來看,隨着時間的推移,接入現有的以太坊 Rollup 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它們不得不將面臨維持領先於以太坊 DA 發展的壓力。這也是 Celestia 和 Avail 專注於各自 Rollup 生態系統的原因,未來的 DA 項目不僅需要提供簡單的 DA 吞吐量和成本效益,還需要具備強大的互操作性等額外優勢。

結論:DA 市場正面臨「赤壁之戰」

回到標題,各 DA 層的擴展方法恰似三國格局:

EigenDA 與「魏國」類似,憑藉着遠超其他 DA 協議的壓倒性吞吐量,以及通過再質押構建的安全性基礎,在以性能爲中心的市場中佔據着主導地位。然而,由於 DAC 結構以及缺乏罰沒機制,EigenDA 仍然存在安全隱患,這在短期內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

Celestia 與「吳國」類似,它基於 Rollup 的互操作性和模塊化結構的便利性,爲應用鏈(或基於目的的 Rollup)提供碎片化的流動性和互操作性。目前,它正通過接入 Initia 和 Eclipse,重點關注對各種計算環境 Rollup 的兼容性。

Avail 則與「蜀國」類似,它擁有支持 1000 名驗證者的去中心化水平,是 DA 項目中最高的,並且秉持着重視生態系統協同效應的理念。其獨特之處在於,它強調在 Nexus 和 Fusion 等基礎上構建 DA 生態系統,並且正在佔領其他 DA 尚未開拓的市場,例如比特幣 L2。

這三個 DA 層特性迥異,但短期升級表明它們可能將爆發重大衝突。因爲 EigenDA、Celestia 和 Avail 都正在致力於提高吞吐量,特別是基於 10GB 級別的區塊大小來實現大幅提升。正如赤壁之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三國的命運一樣,哪個項目能夠長期佔據 DA 市場,也將取決於 DA 層之間短期內性能競爭的走向。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的戰略極大地改變了戰爭的結局,而在 DA 層的「三國之戰」中,值得關注的是誰將扮演這一角色,以及每個 DA 協議除了性能之外還能提供哪些獨特的優勢。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