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典型的 SUAVE 交易不是從 mempool 開始,而是源自一個用戶意圖。這個意圖可能包含使用者希望兌換某項代幣、競標 NFT、參與清算,或執行跨鏈操作。和傳統交易需要明確指定並公開廣播不同,SUAVE 的意圖資料是加密且僅部分指定,留給求解者提出最優執行方案的彈性空間。
當用戶完成簽署並提交該意圖到 SUAVE Membrane 後,隱私層會將其加密,並傳送至安全運算環境。這個環境可能是可信執行環境(TEE)、零知識證明系統,或者分散式安全 enclave 網路。意圖內容會在此處完全保密,直到由求解者網路進一步評估。
求解者可取得一批加密意圖,並於通用拍賣機制中競爭最佳執行權。每位求解者提出完整交易路徑並給出出價——例如使用者返利、特定的最小回報,或其他明確利益。拍賣過程中,這些出價對其他競爭者隱藏,確保公平。
SUAVE 的執行引擎 MEVM 會評估所有解決方案,依據可程式邏輯選出最合適者。中選方案的執行包會被解密、最終定案,並透過 Membrane 路由至對應區塊鏈。接收鏈將這筆交易視為標準包或驗證包,於鏈上完成最終確認,並回報 SUAVE。
整個流程中,使用者的交易資料始終對外保密。最終確認由目標鏈結算層保證,而排序與隱私則完全交由 SUAVE 處理。
SUAVE 生態系統由多個不同參與者構成,每一角色對整體運作都至關重要。對於有意願在 SUAVE 開發或整合功能的開發者而言,瞭解這些角色不可或缺。
用戶 為訂單流來源。用戶可透過 dApp 或錢包提出交易意圖。SUAVE 同時支援個人用戶與協議級別委託提交。用戶對自己的意圖擁有絕對控制權,可依滑價容忍度、執行速度、隱私需求等設定偏好。
求解者 是解析使用者意圖、提出執行方案的實體。求解者在隱私層運算加密意圖,並透過競標取得執行權。其身分可能包含套利者、流動性路由器、做市商,或自動化機器人等。他們的激勵機制與用戶一致——只有帶來最優解方時才能獲利。
建構者 是選用的中繼角色,專責將多個已解決意圖整合打包為一筆交易。雖然求解者也可直接提交至 Membrane,建構者能優化 gas 成本、排序與批量包裝,對高頻場景帶來更大彈性與擴展性。
MEVM 負責仲裁與執行判斷。其對求解者提案進行評估,秉持拍賣規則,僅選取有效解決方案。開發者可自訂 MEVM 規則,如優先開放型求解者、必須返利,或須具備跨鏈流動性證明等邏輯。
Membrane 為 SUAVE 與外部區塊鏈的橋樑,負責接收用戶資料、轉遞最終定稿交易,並進行狀態同步、跨鏈結算之權限控管及完整性驗證。
驗證者 僅存在於結算鏈,他們無需認識 SUAVE 內部操作,僅負責處理最終確認的交易包。此設計確保 SUAVE 能精簡運作,無須調整既有共識層結構。
SUAVE 一大核心創新即為 Value Router —— 運行於 MEVM 類智慧合約服務,專責處理特定意圖類型。Value Router 與 dApp 類似,但所處理的是私密、鏈前的訂單流,而非公開交易內容。
要打造一個 Value Router,開發者需設計以下三大組件:
當部署至 MEVM 後,Value Router 會透過 Membrane 開始接收意圖。求解者以標準化 API 連接 Router,主動競爭滿足用戶需求。由於 Router 執行於隱私環境,可安全處理大量敏感資料並保護策略。
Value Router 適用場景包含:
歸因於 MEVM 的鏈無關性,單一 Router 可同時支援多鏈,協助開發者一碼多部署,全球擴展。
SUAVE 長期目標之一,是讓 MEV 完全對最終用戶「無感」。欲實現此點,錢包在 UI 及 RPC 層面需徹底整合 SUAVE。錢包介面將不再將交易送交傳統 mempool,而是透過 Membrane 路由,並顯示求解者執行選項。
對用戶來說,操作流程無變化。他們一樣點擊「Swap」、「Mint」或「Vote」,但系統會自動加密交易、納入拍賣,並經 SUAVE 完成執行。使用者因此獲得更佳價格、更快確認,甚至額外返利,無須理解背後機制。
錢包可依價格、隱私、速度等排序展示不同求解者選項,讓進階用戶高度自訂體驗,一般使用者也能自動受益於預設公平優化。未來,Flashbots 與第三方錢包 SDK 預計大幅簡化整合流程。
SUAVE 本身不負責結算,因此必須與外部鏈協調運作。這雖然增加複雜度,卻為複雜多鏈應用與流程優化帶來嶄新可能。舉例來說:
在傳統平台中,需經過多個步驟、授權並信任合約橋,而 SUAVE 可將整條流程作為單一意圖統一表達。求解者間競爭提供最有效執行,最優解被選上後,由各鏈分別完成結算,用戶只需一次簽名即可執行全部。
這類多鏈組合與自動協調,在傳統架構幾乎無法實現。SUAVE 經由分離執行與結算流程,讓多鏈操作得以事前協同再分鏈提交,提升多鏈整合效率與用戶流暢度。
SUAVE 成功運作的關鍵在於能否讓參與角色獲得充分報酬。求解者、建構者及中繼者必須有足夠誘因,才能持續願意參與運算、拍賣與交易路由。
SUAVE 採用可程式激勵設計。求解者的出價包含支付給用戶(返利)、支付給協議系統(手續費)、以及結算鏈 gas 費。這些支付經 MEVM 強制執行,並僅在結算鏈最終確認後才生效。
聲譽系統追蹤求解者長期表現。執行失敗、表現不佳、滑價超標等行為,將使求解者遭排除於未來拍賣之外。用戶也可將不誠信求解者列入黑名單。
激勵與聲譽兼顧的設計,使 SUAVE 可持續營運。這一框架不依賴道德或信任,而以市場誘因促使誠信者獲利最大化。
情境: Sarah 想在 Arbitrum NFT 市場購買某 NFT,但手上僅有 Ethereum 主網的 ETH。以傳統 Web3 作業,須經歷:
這過程繁瑣、介面切換多、暴露於 MEV 與橋接風險,且 Ethereum gas 費高昂。
步驟 1:提交意圖Sarah 以支援 SUAVE 的錢包,在 NFT 市場界面點擊「購買 NFT」,核准一個單一意圖:
步驟 2:隱私保護與求解者競標
求解者取得加密意圖,其中一位提出此執行案:
Ethereum 上透過 MEV 路徑將 ETH 兌 USDC;
步驟 3:執行與最終化
此實例展現 SUAVE 如何將繁瑣多步驟、高摩擦的體驗,轉化為極簡「一鍵式」跨鏈隱私執行,兼顧成本優化與誘因。用戶維持習慣的 DeFi 操作(如兌換、跨鏈),卻享有更優化的整體執行,讓 SUAVE 技術願景直觀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