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從貝殼到代碼:穩定幣重塑千年貨幣史
貨幣形態的千年躍遷:從貝殼到數字代碼
貨幣的歷史是人類對"效率"與"信任"的永恆探索。從新石器時代的貝幣到商周青銅鑄幣,從秦漢半兩錢到唐宋交子,每次形態變革都反映了技術與制度的創新。
北宋交子以紙幣替代鐵錢,開創了信用貨幣的先河。明清時期白銀貨幣化將信任從紙面契約轉向貴金屬。20世紀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成爲純信用貨幣,其價值依托於國債與軍事霸權。
比特幣的出現撼動了傳統金融體系,而穩定幣的崛起則標志着信任機制的範式革命。這種"代碼即信用"的新形態正在改寫貨幣權力的分配邏輯,從國家鑄幣特權轉向算法開發者的共識壟斷。
貨幣形態的每次蛻變都重塑了權力格局。當代碼開始書寫貨幣憲法,信任不再是稀缺資源,而是可編程、可分割、可博弈的數字權力。穩定幣將這場千年博弈推向了新的高潮。
加密世界的"美元替身"
2008年中本聰發表比特幣白皮書,提出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構想。2009年1月3日,首個比特幣區塊被挖出。早期交易完全依賴點對點網路,缺乏標準化定價和流動性。
2010年7月,全球首個比特幣交易所Mt.Gox成立。然而,交易效率極低,銀行轉帳耗時長,手續費高,嚴重制約了比特幣流通。
2014年,Tether(USDT)帶着"1:1錨定美元"的承諾橫空出世,成爲加密世界首個"法幣替身"。它劃開了法幣與加密貨幣的壁壘,迅速佔領交易所90%的交易對。
USDT催生了跨平台套利狂歡,架起流動性橋梁,甚至成爲某些國家對抗本幣貶值的"後防線"。但其"1:1錨定"始終籠罩在黑箱疑雲中,引發市場對償付能力的質疑。
這場信任危機源於"效率優先"與"信任剛性"的深層矛盾。代碼化的"1:1承諾"試圖以數學確定性替代主權信用,卻因中心化托管與不透明運營陷入"信任悖論"。
野蠻生長與信任危機
早期加密貨幣的匿名性與跨境流動性逐漸異化爲犯罪分子的"數字瑞士銀行"。暗網市場率先利用比特幣交易毒品與軍火,門羅幣成爲勒索軟體的首選支付工具。
穩定幣從支付工具異化爲"暗黑金融"載體。犯罪團夥利用其匿名性與流動性進行洗錢、資金隱匿等活動。監管的滯後性反而催生了更復雜的規避手段。
算法穩定幣的崛起與隕落將信任危機推向高潮。2022年5月,Terra生態的UST崩盤,約187億美元市值歸零,連帶多家機構暴雷。這暴露了算法穩定幣的致命缺陷——其價值穩定完全依賴市場信心與代碼邏輯的脆弱平衡。
中心化穩定幣的信任危機源於金融基礎設施的"暗箱操作"。Tether儲備資產爭議、USDC因硅谷銀行倒閉事件短暫脫錨等事件,揭示了傳統金融體系與加密生態的深度綁定風險。
面對系統性信任危機,穩定幣行業通過超額抵押防御與透明化革命展開自救。這場自救運動的本質,是加密貨幣從"代碼即信用"的烏托邦向傳統金融監管框架妥協的轉型。
監管收編與主權博弈
2025年6月,美國通過《GENIUS法案》,要求穩定幣必須錨定美元資產並納入聯準會監管框架。香港也通過《穩定幣條例》,成爲全球首個對法幣穩定幣實施全鏈條監管的司法管轄區。
歐盟《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MiCA)於2024年12月生效,是全球首個系統性監管加密資產的框架性法規。它通過分類監管模式,建立歐盟層面的雙軌監管機制。
除美、歐、港外,全球其他地區對穩定幣的監管呈現差異化路徑。新加坡、日本等國已建立監管框架,而中國全面禁止虛擬貨幣交易,但香港推動合規穩定幣試點。
全球穩定幣監管的深化正重塑金融體系格局,影響體現在金融基礎設施重構、貨幣主權博弈和金融體系風險傳導三個方面。未來,穩定幣或成爲CBDC替代性基礎設施,但其長期影響仍需動態觀察。
解構、重構與再定義
穩定幣的十年歷程是技術突破、信任博弈與權力重構的史詩。它從解決加密市場流動性困境的"技術補丁",發展爲動搖主權貨幣地位的"全球金融秩序顛覆者"。
穩定幣的崛起本質上重新定義了貨幣,從"可信賴的實物"轉向"可驗證的規則"。它的每次危機與自救都在重塑這一規則,從中心化托管到超額抵押透明化,從匿名性到監管適配。
穩定幣的爭議折射出數字時代的深層矛盾:效率與安全的博弈、創新與監管的角力、全球化理想與主權現實的衝突。它已成爲映照數字金融可能性和人類對信任與秩序渴求的鏡子。
展望未來,穩定幣可能繼續在監管與創新中進化,成爲數字經濟時代"新貨幣體系"的基石,也可能迎來又一次重構。無論如何,它已深刻改寫了貨幣史的邏輯,成爲人類探索更高效、更公平、更包容的貨幣秩序的重要開端。